往届回顾 | 全球6G技术大会上的大咖之声

发布时间:2023-02-27分享到:

2023年3月22日-24日,由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指导,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3全球6G技术大会以“6G融通世界,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将在南京召开。

大会将采取现场研讨+全球多地远程互动的方式,为期3天的会议中,包括1场开幕式大会报告、8个圆桌论坛、3场国际论坛及4场闭门会议,探讨6G作为未来数字世界的“超级基础设施”,如何以强连接、强计算、强智能和强安全的极致性能,支撑人、机、物的多维感知、泛在智联,赋能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大会期间,紫金山实验室将介绍最新科研成果,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将发布多本6G技术白皮书。

图片

“全球6G技术大会”是6G领域覆盖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全面的国际会议。首届会议于2020年9月在北京启动,2022年3月成功举办第二届,在2022年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11个国家近百位权威专家,围绕6G愿景与应用场景、6G网络架构、6G新型空口与高性能无线传输技术、6G网络覆盖扩展与天地融合技术和6G网络安全与可信架构等进行了深度交流。

那么,还记得2022届会议上,全球的专家学者、产业人士们围绕6G都提到了哪些精彩观点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对6G研究的10点思考,主要包括:超宽带难成为6G的亮点;元宇宙难成为6G的支点;超宽带与减碳之间要找平衡点;行业应用是6G研究的重点;人工智能在6G应用的落脚点;低频段挖潜应该是6G研究的着力点;星地融合存在的难点;空天地海通信一体化是6G的一个卖点;低成本的智简网络是6G研究的痛点;创新是6G研究的基点。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2022全球6G技术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提到,全息通信、AR/VR、元宇宙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与挑战,面向6G的未来网络将有巨大前景。确定性、可编程、云化、一体化安全也将成为未来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未来将从承载、管控、业务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能力。同时,未来网络创新试验环境(CENI)可为未来网络、B5G/6G相关技术的创新提供基础环境,服务全息互联网、算力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空天互联网等重大需求场景。

 

围绕“6G愿景与技术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连接、虚实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至简网络。在场景方面,他认为,6G将实现数字孪生、智慧泛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包括全息交互、虚拟旅行,沉浸式社交等等。对于6G潜在的关键技术,张平认为,一方面是传统技术增强,比如太赫兹、可见光等;另一方面是创新技术,比如量子通信、AI赋能等。“6G将走向人机物灵充分联结、虚实结合、智慧涌现的泛在至简网络。”他总结,其中的灵是指灵境网,也即是中国版元宇宙。此外,张平预测,中国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张平演讲(2022全球6G技术大会)
 

围绕6G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毛军发指出,6G特性第一条是大带宽,数据要比5G进一步提升一个量级;第二是连接要广;第三是覆盖面要广泛,天地海一体化。毛军发表示,6G的几个特性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比如带宽要求的频率越高,其传输性能就会相应地下降,连接和覆盖这两个指标就会受到影响,不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其他举措来弥补,比如增加基站的数量、应用MIMO(多进多出技术)等。而大带宽只有通过提高工作频率才能实现,要提高工作频率,就必须使用毫米波、太赫兹技术,尽管这样会导致功耗和成本的增加,但却是目前技术水平下实现大带宽的必不可少的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6G网络必须建立网络技术体制与支撑环境相分离的发展范式,建立多模态网络环境,使得在同一技术物理环境内通过多模态网络模式从根本上提升6G基础设施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满足各种垂直行业无论是“网络与业务分离”“业务与网络强相关”,还是“多元化网络及服务本身就是其内在的应用场景”“需要在不失共性服务的情况下提供可自定义的服务”或“干脆拒绝一元化的网络设施和服务”等高性能、高效能、高安全、高可用、个性化、可自定义应用等服务的需求,从根本上满足网络智慧化、多元化、高安全、高鲁棒、高效能的业务需求。

 

贝尔实验室、IEEE Fellow Harish Viswanathan表示,6G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覆盖,相较5G将融入更多的特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促成零接触的自动化网络;云原生进一步深入扩展到更多的边缘计算;当然还会有更安全的网络,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频谱方面,6G会需要新的频谱,可能是中频谱和高频谱的混合。
 
休斯顿大学教授、IEEE Fellow Zhu Han则表示,相较于现阶段的5G,6G更需要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网络,目前有包括UAV,卫星等技术,如果能够实现空天地海融合,网络将更加灵活。不过,目前不同公司在执行不同的项目,技术融合是一大挑战。此外,还有射频资源管理和调度,协议设计等问题。

 

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Fellow、IEEE Fellow毕奇提到,为了解决覆盖难题,6G系统预期将采用多频组网,超大规模天线,卫星,以及智能反射面来改善。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提出的P-RAN分布式网络架构,也有望成为增强覆盖的一大关键技术。P-RAN是一个成本有效型的6G高频覆盖解决方案,一旦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取得成功,P-RAN可以提升网络能力,也可以将云和设备能力融合起来,带来新的近域服务。此外,通过P-RAN架构,把蜂窝网络与近域网络结合起来,向分布式网络架构发展,也是6G网络架构的一个新的趋势,并把云网融合进一步推进成跨越云、网、边、端的算力网络。
 

中国电信首席专家、贝尔实验室Fellow、IEEE Fellow毕奇(2022全球6G技术大会)

 

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6G时代,原有5G三大应用场景的关键指标能力将有量级提升,同时还会产生如通感算控融合、天地一体化、联邦AI等新的应用场景,并可能派生出一些新的关键指标体系,包括安全程度、覆盖特性、网络智能化程度等。他还系统介绍了紫金山实验室面向Tbps级传输、Kbps/Hz级频谱效率以及uS级时延的6G TKu实验平台及关键技术进展。

 

图片

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演讲(2022全球6G技术大会)

 

针对“6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指出,从网络演进变革的方向来看,6G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驱动力,尤其是来自于新技术的驱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等技术的进步,可以产生更强的计算能力,更领先的功能和架构理念,更高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从而推动6G网络架构朝着更加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从专用走向通用。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表示,产业对6G网络架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大家都在畅想6G的应用场景以及网络体系。《6G网络架构愿景与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中明确提到了网络融合的方面的内容,就整个体系来看,智能融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网络体系的研究中,2021年3月中国联通正式对外发布CUBE-Net3.0网络创新体系,开启通信网络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转型。

 
2022全球6G技术大会上,6G主题发布了总体白皮书《ICDT融合下的6G网络2.0》,以及9本专题白皮书。未来移动通信论坛6G工作组主席、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易芝玲介绍了白皮书内容。其中,针对数字孪生,易芝玲表示数字孪生系统是典型的感知、通信、计算融合系统。首先需要感知技术去读取物理系统某个维度某个层次的属性与状态信息,然后低时延高可靠地传输到虚拟系统进行计算(建模、分析与预测),然后形成决策命令,再次低时延高可靠地传达到物理系统,驱动物理系统(包括人体)改变状态以优化其性能或完成任务目标。6G网络不仅仅支持虚拟系统与物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也支持虚拟系统元素(组件)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及多个虚拟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数字孪生聚合体。

 

图片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6G工作组主席、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易芝玲(2022全球6G技术大会)

以上,是2022全球6G技术大会大咖之声的精彩回顾。

2023全球6G技术大会

全面进入倒计时

 

本届大会邀请芬兰6G旗舰计划(6G Flagship)、日本5G论坛(5GMF)、新加坡未来通信研发计划(Future Communications Programme)等国际重要学术组织共同筹办相关论坛,邀请全球顶尖行业专家,以技术报告、欧美亚国际论坛、圆桌讨论等形式,围绕6G应用场景与标准化进展、网络架构与内生安全、无线传输与频谱共享、天地融合技术与按需服务四大议题进行精彩研讨。

 

届时,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NDSC主任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局局长Seizo Onoe,欧洲ETP Networld Europe指导委员会主席Rui L. Aguiar,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Gerhard Fettweis,芬兰奥卢大学教授、6G Flagship总负责人Matti Latva-aho,新加坡技术与设计大学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Tony Quek,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秘书长、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尤肖虎,清华大学教授牛志升,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中国电信首席专家毕奇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将分享精彩观点。

 

图片
 

 本次大会将采取

现场研讨+全球多地远程互动的方式举办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报名请点击进入

图片

 

 

 

 

撰稿 | 全球6G技术大会组委会

编辑 | 钱雨

校对 | 张义涛

审核 | 黄永明

上一篇:紫金山实验室诚邀全球英才申报 2023年高端学者、海外优青...
下一篇:绿植美妆,添彩生活——紫金山实验室工会妇女节特别活...